冬虫夏草
Cordyceps
始载于《本草从新》,列为上品。据载:“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蛋,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本草纲目拾遗》载:“夏为草,冬为虫。”据以上本草所述,均指现今药用商品冬虫夏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卜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的形成:夏季,子囊孢子从子囊内射出后,产生芽管(或从分生孢子产生芽管),穿人寄主幼虫体内生长,染病幼虫钻人土中,冬季形成菌核,菌核破坏了幼虫的内部器官,但虫体的角皮仍完整无损。翌年夏季,从幼虫尸体的前端生出子座。
【产地】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区。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千,除去似纤维状的附
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药材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 -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图14-3)
以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部色白、子座短者为佳。
饮片 同药材。
图14 -3冬虫夏草药材图
【化学成分】含粗蛋白(25%-30%),氨基酸,脂肪(约8.45%),D一甘露醇,虫草酸,腺苷,虫草素(即3’一脱氧腺苷3’一deoxyadenosine),麦角甾醇,虫草多糖,生物碱,尿嘧啶,腺嘌呤,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12等。腺苷、虫草酸和虫草素是冬虫夏草的主要活性物质。
【功效】性平,味甘。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用量3-9g。
【附注】由于冬虫夏草的天然资源十分稀少,无法满足人们保健和用药的要求,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在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和人工合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目前有以下四方面问题有待解决:
1.人工培育:①菌种纯化。②人工繁殖蝙蝠蛾技术。③虫草菌对寄生幼虫的侵染机制。④天然产地生态环境的模拟。
2.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虫草菌粉与天然冬虫夏草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相同的药理作用和临房疗效,且其毒性比天然小,但设备投资较大,且因影响该工艺发酵效果的因素很多,故导致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市场价格混乱。
3.以蜜蜂、蚂蚁、蛾、蜻蜓、浮尘子、螳螂叶、蛹蛾科幼虫为宿主的蛹虫草均为亚种,与冬虫夏草相比在药理作用方面尚有差距。
4.混淆品:同属植物①蛹草的干燥子座及虫体,药材习称“北虫草”,在吉林、河北、陕西、安徽、广西、云南等省区混充冬虫夏草。其主要区别为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
圆,橙黄或橙红色,柄细长,圆柱形。寄主为夜蛾科幼虫,常发育成蛹后才死,所以虫体呈椭圆形的蛹。其主要化学成分与冬虫夏草基本相同。②哑香棒虫草的干燥子座及虫体,又称 “霍克斯虫草”。在湖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区发现。本品虫体似蚕状,表面有类白色的菌膜,除去菌膜显褐色,可见黑点状气门:子座单生或有分枝,黑色,有纵皱或棱。③凉山虫草的干燥子座及虫体,发现于四川。虫体似蚕,较粗,直径0.6-lcm;表面被棕褐色菌
膜,菌膜脱落处暗红棕色,断面类白色,周边红棕色。子座呈线形,纤细而长,长10- 30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
5伪品:①唇形科植物地蚕及草石蚕的块茎伪称冬虫夏草。本品娶棱形,略弯曲,形似虫体,有3-15环节;外表淡黄色。⑤市面上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加工鼎伪充虫草:其外表显黄白色,虫体光滑,环纹明显,断面整齐,淡白色,体重,久嚼黏牙。遇碘液显蓝色。以上应注意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