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就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本病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特征。其疼痛或发于一侧,或同时发于两胁。疼痛性质可表现为胀痛、窜痛、刺痛、隐痛,多为拒按,问有喜按者。常反复发作,一般初起疼痛较重,久之则胁肋部隐痛时发。本病按照中医辨证可分为实证和虚证。
虚证型胁痛的刮痧疗法
(一)症状
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二)治法
(1)选穴 肝俞、肾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一、第二趾问,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 先刮胁部期门,再刮背部的肝俞、肾俞,然后刮下肢的三阴交、足三里,最后刮足部行间穴。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 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开始,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肝俞穴 向下刮至肾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然后重刮双侧三阴交、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最后刮足部太冲,30次,可不出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