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 蜜
Mel(附:蜂蜡)
原名石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苏恭谓:“此蜜既蜂作,宜去石字。”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
【产地】各地均产,以广东、云南、福建、江苏、浙江等省产量较大。
【采收加工】春至秋季采收,滤过。
【性状鉴别】药材为带光泽、稠厚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黄褐色(黄蜜)。新鲜时半透明,贮放稍久即变成不透明,并有白色颗粒状结晶(葡萄糖)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因产地、气候、潮湿度及蜜源植物的不同,蜂蜜的黏稠度(油性)、色泽和气味也随之而有差异。一般以洋槐、枣花、龙眼、荔枝等花蜜质量最好。油菜、芝麻、紫云英等花蜜品质次之。荞麦、乌桕、棉花等花蜜品质最次。
以含水分少、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丝不断并流成折迭状、味甜而纯正、无异臭杂质者为佳。
饮片炼蜜:形态与药材相同,颜色加深,黏性较强。
【化学成分】主含葡萄糖及果糖约70% -80%,两者含量相近。“油性大”、品质好的
蜂蜜,果糖含量较高。
【功效】性平,味甘。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
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用量15-30g。
【附注】1.检查蜂蜜中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如发现有乌头、雷公藤、羊踯躅或烟草等有毒植物的花粉粒存在,为避免人食中毒,应作蜂蜜毒性试验。这类蜂蜜大多有苦、麻,涩的异味,不可药用。据分析,在有毒蜂蜜中,有含雷公藤碱。
2.蜂乳:又称“王浆”,系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胶状物。含蛋白质约45%、转化糖约20%.脂肪约14%,以及B族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多种酶、10 -羟基癸烯酸、促性腺样物质和抗生素类物质等。为滋补剂,能作为神经官能症、心血管功能不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剂。
3.蜂胶:为工蜂用以填塞和光滑蜂巢的黏性物质。本品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胶状物,气味芳香。成分含树脂50%- 55%、蜂蜡30%、挥发油8% -10%。有软化及溶解角质、促进伤口愈合及杀菌作用。
图17 -14蜂房药材图
4.蜂房: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uaceous ( 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japonicus Saussure或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呈圆盘状或不规则的扁块状,有的似莲房状,大小不一。背面灰白色或灰褐色,隆起处有一黑色短柄。腹面有多数整齐的六角形房孔孔径3 -4mm或6- 8mm:体轻,质韧,略有弹性。气微,味辛淡。含挥发油(蜂房油),为一种有毒成分。功能祛风,攻毒,杀虫。用于龋齿牙痛、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等。(图17 - 14)
【附】蜂蜡Cera Flava
为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分泌的蜡,如经漂白,则为白蜂蜡。药材为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呈黄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表面光滑,不透明或微透明。体轻,蜡质,破碎面呈颗粒状,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微甘。不溶于水,叮溶于乙醚、三氯甲烷。主含棕榈酸蜂酯、游离的蜡酸,另含虫蜡索( cerolein)及维生索A等。能收涩,敛疮,生肌,止痛。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并供制作蜡丸壳及油膏基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