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 荆 子
Fructus Viticis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载:“恭曰:蔓荆生水滨。苗茎蔓延长丈余。春因旧枝而生小叶,五月叶成,似杏叶:六月有花,红白色,黄蕊。九月有实,黑斑,大如梧子而虚轻。”其论述与单叶蔓荆的原植物基本相似。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trifo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单叶蔓荆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等省。蔓荆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志,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本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以粒大、饱满、具灰白色粉霜、气辛香者为佳。
饮片炒蔓荆子:呈圆球形,直径4-6mm。夕卜表面黑褐色,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陷,有的可见残留果梗及萼片。体轻,质坚硬,不易破碎。具焦香气,味淡、微辛。
【化学成分】①单叶蔓荆果实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莰烯(camphene)和蒎烯 (pinene),并含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尚含牡荆子黄酮(vitexicarpin)等。②蔓剌果实含:蔓荆子碱(vitricin)约0.01%。
【功效】性微寒,味辛、苦。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用量5-9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