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加入收藏】 【打印】 【关闭】 来源:本站 日期:2014/3/3 10:45:07 |
|
乌梢蛇 Zaocys
始载于《开宝本草》,原名“乌蛇”。《本草纲目》释名为乌梢蛇。因蛇体黑褐色,尾长渐细如鞭梢,故名。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野生乌梢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四川、福建等省已有人工饲养。 【采收加工】多在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或先剥皮留头尾,去除内脏,卷成圆盘状,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全体绿黑色或黑褐色,密被菱形细鳞;背鳞行数为偶数,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央,扁圆形,眼大而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l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以头尾齐全、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背部有棱、体坚实者为佳。 饮片①乌梢蛇段:呈段状,长约3cm,表面乌黑色或黑褐色,切面黄白色,质坚硬。气腥,味淡。②乌梢蛇肉:呈段片状,无头、皮、骨,黄白色或灰黑色。质韧。气微腥,略具酒气。③酒乌梢蛇:形如乌梢蛇段,色泽加深,略具酒气。 【化学成分】含蛋白质22.1%、脂肪1.7%。 【功效】性平,味甘。祛风,活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用量9-12g。 【附注】乌梢蛇的来源除上种外,有的地区将游蛇科其他无毒蛇类加工成乌梢蛇人药。还发现将有毒的蝮蛇、眼镜蛇误作乌梢蛇用,应注意鉴别。乌梢蛇属蛇类的背鳞行数为偶数。
|
|
|
|
|
 |
|